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应对“互联网恐慌”,海尔、万科、华大基因们有绝招

    信息发布者:千年虫
    2017-09-25 22:37:46   转载

    我们陷入了互联网恐慌。罗振宇在他的跨年演讲中言之凿凿地谈到这句话。

    很多大企业在转型“互联网+”时也有这样的担心。开了淘宝店、天猫店,开了微博、公众号,改版了网站,说着段子卖着萌,但情况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。

    不难理解,作为一个后发国家,中国公司长期实施跟进战略,在公司设计及管理思想上,对美日欧亦步亦趋。但在狂飙突进40年之后,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市场,大企业们回身一看,已找不到可以对标的公司。

    海尔,全球最大的白电企业,与谁对标?

    万科,全球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商,与谁对标?

    华大基因,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,与谁对标?

   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对财经作家吴晓波说:“我们已经在全世界找不到对标公司了。”而海尔正在进行的转型,从组织架构、产品结构乃至研发体系上进行彻底开放型革命,在迄今的工业史上,还没有发生过。

    吴晓波问张瑞敏,“你怎么看外界对你的改革的非议?”

    据吴晓波回忆,当时张瑞敏眼眶陡然变红,厉声说,“如果我还在乎外界怎么看我,这场改革还搞得下去嘛?”

    事后,吴晓波感慨,每一家失去了对标的大型中国公司,都无比叵测地奔跑在各自的宿命和道路上。正是在如此混沌而失控的大变革中,新的物种、新的中国管理思想和创新范式,会从你完全臆想不到的地方“自动”地诞生出来。

    赋能个体、激活组织

    成功的大企业虽然业务不同,基因不同,但是面对互联网转型时的抉择却是极为相似的——他们激发所有人的活力,本质上就是“赋能个体,激活组织”,而在工具层面往往从移动端切入,直达个体。

    海尔:共创共赢,激活创造力

    这些年来,海尔张瑞敏一直在强调“人单合一”这个理念——激活个体的活力,让他们不断连接用户。 最典型的就是,海尔内部把员工变成创业者,把企业变成创业平台,不仅有自己的员工,还有各种外部创客和社会资源。像这几年刚刚冒出来的“雷神”笔记本电脑其实就是这种思路的产物。海尔在经过这几年的数字化转型之后,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产品服务化、渠道扁平化、制造柔性化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